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期:106-08-15

黃雜牛簡介

        本所在民國90年之前的主要業務為豬隻推廣及乳牛飼養,90年後逐漸將重心轉移至肉牛飼養,於90至91年間分別向民間購買金門黃雜牛兩批,共計一百餘頭,自此開始肉牛產業,民國95年向行政院農委會提報「金門酒糟養牛計畫」,96年審查通過,至此本所業務重心轉移至肉牛飼養。

        民國96年時招考乙批臨時人員(8名)為養牛計畫之種子人員,經過種種培訓,使其成為養牛計畫之中堅份子,又分別於97年底及100年招考1名獸醫及1名畜牧之約僱人員,至此養牛小組成員招聘完成,全力投入「金門酒糟養牛計畫」中。

        原購入之黃雜牛群繁殖數量曾一度到達2百餘頭,後因調節市場供需曾公告拍賣4~5批牛隻,加上配合縣府政策,目前在養頭數為141頭。

酒糟養牛計畫

        肉牛產業在國內並不是一門獨立經營的產業,臺灣早期係以淘汰後的役用牛來供應國人對牛肉之需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核定養牛政策以「乳牛為主,肉牛為輔」後,自民國70年延續至今,肉牛產業仍是依附在乳牛產業底下,乳牛分娩後開始泌乳,犢母牛留下作為更新女牛,而犢公牛則賣給肉牛場,成為肉牛產業主要的肉源。而開始引進選性精液後,導致肉牛產業面臨乳公牛產出逐年減低、肉源減少,以及大量進口牛肉的通路競爭與開發問題。

         又國民經濟能力提升,牛肉需求大漲,100年台灣地區屠宰牛隻僅3萬831頭,約佔需求量6~7%,其餘不足部分則仰賴美、澳等國進口,100年進口近10萬公噸,換算成屠體約需屠宰50萬頭牛。近年來受美國牛肉開放進口爭議影響,民眾需求安全牛肉的呼聲提升,讓國產牛肉供不應求的現象更加顯著。

         養牛產業在金門一直以來都是家戶產業,牛隻以黃雜牛為主,主要作為役牛協助耕作,飼養頭數維持在3,000多頭,每年屠宰頭數約200餘頭,產肉以地區內消費為主,飼料主要是金酒公司產出的高粱酒糟。金酒公司目前日產酒糟約250公噸,其中80~100公噸由縣農會配送,每公斤約0.2元供應在地農戶做為飼養豬、牛、羊、鹿隻飼料。

         金門縣政府有鑑於台灣牛肉消費多仰賴國外進口,且需求連年增加,本土牛肉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又金門酒廠每日產出大量酒糟,是牛隻最佳飼料之一,可取代大豆粕和玉米來肥育牛隻,以降低牛肉生產成本,而且以酒糟餵飼市場接受度極高,已成為金門地區的一項特色產業。囿於金門地區的牛隻畜養規模有限,且產品無規格化,為發展地區特色產業以及減低國產牛肉供不應求現象,遂由金門縣畜產試驗所擬訂「金門酒糟養牛計畫」,該計畫以擴大肉牛養殖,建立金門優質牛肉之產銷體系,促進地區整體利益與觀光發展為主要目標。

         酒糟養牛計畫自民國95年起便邀請許多專家學者及本府相關主管籌組養牛推動小組,擬定重要工作項目,包括自澳洲引進種牛、興建符合CAS規範屠牛場、興建輸入牛隻隔離檢疫場、設置養牛專區、籌組金門牛品行銷公司等工作:

         屠牛線:民國97年完工,99年取得農委會核發屠宰場登記證。每日可屠宰牛隻30頭。

         種牛牧場:98年完工,可飼養種牛900頭。

種牛牧場大門 作業牛欄

         仔牛保育舍:99年完工,可飼養700頭仔牛。

         養牛專區:100年完工,可飼養肉牛600頭。

         100年底金門縣政府自澳洲引進肉用種牛乙批,共計種母牛242頭,種公牛5頭,此批種牛將於101年初配種,並於101年底生出第一批仔牛。

種牛引進 牛隻進場 第一隻仔牛出生

         籌組金牛行銷公司:委由銘傳大學管理學院辦理籌組金門牛品開發行銷公司之研究,研究結果已至金酒公司評估中。

布拉安格斯簡介

         布拉安格斯(Brangus)是由布拉曼及安格斯為基礎培育而成的後代,最早發起於1912年,主要是在美國的農業試驗所進行育種試驗,而有少數私人牧場也在進行類似的育種計畫,這些試驗的目的都是為了找出理想的肉用牛隻品種,因安格斯牛的肉質相當美味,但生長環境適較狹隘,故與布拉曼雜交保留耐旱耐粗的能力,讓後代可以在不利的環境下成長茁壯。

         布拉安格斯育種之初,篩選布拉曼及安格斯的優良遺傳性狀,只有環境耐受性強及抗病力強的布拉曼與屠肉性能良好的安格斯才有資格當種牛,而要成為種母的牛必須有良好的生育能力及哺育能力,所以現今育種出的布拉安格斯牛耐寒又耐熱,肉多又鮮美,而且母牛母性優良。

         在1949年正式成為牛隻品種之一,美國在同年創立了布拉安格斯協會(American Brangus Breeders Association),後來改名為國際布拉安格斯協會 (International Brangus Breeders Association;IBBA)。所有通過協會認定的註冊布拉安格斯牛必須擁有純正的3/8布拉曼及5/8安格斯血統,毛色必須是純黑色或是純紅色,而且連父系和母系的資料都必須在IBBA或是其他國家的同業工會登記,此做法可以確保優良品系及品種品質。

         現今世界各地皆有布拉安格斯牛,但每個國家同業公會認定的標準不同,如澳洲因地幅廣闊,跨熱帶及溫帶地區,所以布拉安格斯的血統認定是為區間,只要布拉曼25%-50%另一半安格斯達75%-50%,體毛黑色或紅色即可認定為布拉安格斯。

牛隻檔案

布拉安格斯

(Brangus)

簡介:美國育成,以布拉曼及安格斯雜交,固定成3/8布拉曼及5/8安格斯的品種,無角,毛色主要為黑色,後來育有紅色品系,體型中等,母牛約550公斤,公牛約900公斤。布拉安格斯擁有布拉曼的大骨架、耐熱的優點,又保有安格斯良好適應性、飼料換肉率、屠肉率及油花。

澳牛 澳牛

布拉曼(Brahman)

簡介:美國西南部靠近墨西哥灣地區所培育出來的品種,由印度牛種雜交固定而成,此品種牛隻遍及世界各地。體型為中大型,母牛體重450-630公斤,公牛體重720-1000公斤,毛色為赤黃色或淺灰色,耳朵大而下垂,有高聳的肩峰,胸前有發達的垂皮。肉質較粗,而且較神經質,但耐熱、耐粗食且抗壁蝨。

安格斯(Angus)

簡介:原產於英國,在美國是第一大品種,適合在涼爽的氣候,在台灣的濕熱環境並不適合生長。體型中等,母牛約550-720公斤,公牛約820-1100公斤,毛色為純黑色,偶有紅色隱性遺傳出現,但經過育種被固定成紅色品系。性情活潑,動作敏捷,可以適應圈飼生活。屠肉率高且肉塊有大理石紋樣分布,適口性佳。

台灣黃牛

簡介:台灣黃牛隨著先民從大陸來台,主要供農民耕作用,現在多為肉用黃牛,但隨著年代演進、雜交繁殖,現今台灣純種黃雜牛數量稀少,僅有行政院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保有較純的台灣黃牛。台灣黃牛體型小,母牛350-450公斤,公牛550-750公斤。具有角,耳朵小,四肢纖細,有尖峰和胸垂,毛色以黃色為主。黃牛生長較慢,但性情溫馴、早熟、耐熱、耐粗食且抗壁蝨,屠體及繁殖性能優良、肉質美味。